学术动态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充成功召开

作者:sheng 来源: 日期:2023-11-20 阅读:

2023年11月18日,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充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议由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社会认识论虚拟教研室西华师范大学工作站共同举办,来自省内外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的1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教授主持。开幕式上,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涛教授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赋予四川新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些都为我们开展理论研讨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鲜活素材与良好契机。他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达诚挚的问候和由衷的感谢,希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工夫,学习出厚度,研讨出深度,交流出高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副校长李军教授指出,此次会议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会议的召开有助于深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午的主旨报告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主任张晓明教授主持,第二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钊教授主持,第三阶段由全国优秀教师、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均学主持。

主旨报告第一阶段,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杜玉华,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林伯海,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洪树分别围绕“讲道理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甄别社会思潮,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深刻阐述。杜玉华指出,高校思政课要讲清立国之本的大道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道理的根本要求是“讲深、讲透、讲活”,避免三大误区:“过多运用感性认识的授课方式”、“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体验”、“过度加重艺术表现的课程比重”。林伯海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刻地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积极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守住意识形态的“红色地带”,努力压缩“黑色地带”,积极争取“灰色地带”。王洪树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学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主旨报告第二、三阶段,乐山师范学院教授李同果、西华大学省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小明、成都东软学院教授欧国祥、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郑银凤、成都理工大学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廖怀高,四川省首批名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四川大学副教授黎红友,成都医学院副教授李俊丽、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海嘉以及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谷生然等分别报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化解路径、ChatGPT助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社会大课堂破解人才圈养难题,精准思政前沿问题与展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建设:价值蕴涵、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重庆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现实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

18日下午,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研究”展开讨论。除上午作报告的部分专家外,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小蓉,党委副书记、教授莫秀蓉,登峰学者、副教授易刚博士,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学生发展部副部长秦明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毛俐亚、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晓辉、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高运荣,成都工业学院教授罗英、内江师范学院教授杨雪梅,吉利学院教授袁丁等专家主持或评议了分论坛各阶段的报告。

分论坛一中,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诸多优越性:算法预测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思想困境和认知偏差;泛在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人工智能+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人工智能让学习更加丰富直观,提高了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更加多维而全面;等等。但是另一方面,与会代表也指出:应当高度警惕人工智能给高校思政课带来的新挑战: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师生情感错位,信息传递浅尝辄止,不利于创新性意识的培养;情感价值判断主导着事实真相判断,其引发的谣言和网络舆情加大了高校对于舆情管控和处理的难度;技术成本高、教学设计难度大、学生接受度有限、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分论坛二中,与会代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分校区一站式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新生适应性教育、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三个课堂的互动、校园艺术思政教育、高校资助育人、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体验式教学、大学生团建工作、辅导员工作室等视角交流了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如何提高辅导员等高校政工队伍的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分论坛三中,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精准思政等问题。与会代表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的素养;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将高校作为传道者,教师作为授业者,企业(社会)作为解惑者,三者共为育人者,将“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四点融合,体现全面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每一位教师更应该静下心来设计好自己的课程蓝图,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通过精准的课程定位、围绕课程目标的精准选择内容和方式,切实达成课程效果。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现有研究多关注体制机制的理想结构与运作方式,而对实际运作过程中各主体相互作用以及实效性的关注相对较少,即现有研究更强调“应该做到”,而对“能否做到”、“如何做到”缺乏论证。


在闭幕式上,朱海嘉、郑银凤、易刚分别代表三个分论坛做了汇报发言,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谷生然教授作总结发言。在会议总结中,谷生然感谢校党委书记王元君教授、校长陈涛教授等学校党政领导对本次会议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并概括了本次会议具有四个主要特色:一是紧扣时代主题。围绕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参会代表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和实施方案。二是会议成果显著。参会者几乎都提交了论文,本次会议所汇集的论文集包括了100多篇见解深刻、原创性强的学术论文。三是会议氛围热烈,学术性强。近200名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思想交流,多种观点相互碰撞,开阔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思维能力。四是本次会议深受参会代表好评。参会代表纷纷以不同方式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会议注重细节,以参会代表为本,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会议有深度、也有温度。

西华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程绩、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杜刚,社科处处长王胜明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70917


上一篇:2024年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申报公告2023-11-20

下一篇: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召开2024年度上半年项目结题评审会2023-11-20